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31    次浏览
黄太吉曾经被称为互联网餐饮鼻祖,从卖煎饼果子起家,估值高达12亿,而近日有媒体爆料,黄太吉合作商户'出走'工厂店大量关闭。2015年6月,定位自己为互联网公司的黄太吉宣布“航母式外卖服务平台”正式登上舞台。以单品单兵突破,知名度曝光率用户规模形成后,快速的迭代转型,这也算是互联网企业常玩的“套路”,可黄太吉落脚点都是餐饮,终是没有跨界!商家“暂停”与黄太吉合作日前有消息称,今年4月与黄太吉签约合作的8家品牌餐企已经有半数从黄太吉外卖平台下线。调查发现,尽管目前在黄太吉外卖App的“品牌传奇”中显示有700Kcal、局气、黄记煌等12个品牌,但是在黄太吉外卖的产品页面,提供产品的品牌仅有一起拼、黄太吉、牛炖3个。另有消息称,黄太吉曾经建起的10个产能中心(即外卖工厂店)目前已经关闭了5个。 今年4月19日,黄记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厅、东方饺子王、局气、很久以前、有饭等品牌的创始人,就入驻黄太吉外卖平台与黄太吉创始人赫畅举行了签约仪式。此后,在黄太吉以及饿了么外卖平台上,一度能看到黄太吉提供的外卖产品,以及出自黄太吉外卖工厂店的合作商户品牌的外卖产品。但是目前,原来签约的8个品牌中,青年餐厅、东方饺子王、很久以前、有饭这4个品牌已经没有出现在黄太吉外卖平台的品牌馆。商家集体“出走”根本所在几经转型的黄太吉最近因黄太吉外卖平台上的商户大量更替再度受到关注。调查发现,以“工厂店”模式为卖点的黄太吉外卖,目前并未被C端消费者以及B端合作商户买账,黄太吉在C端没有吸引到足够的流量导致转嫁给B端合作商户的成本过高,是导致商户“暂停”与黄太吉合作的主要原因。 黄太吉创始人赫畅知情人士透露,黄太吉要求用黄太吉的配送团队进行配送,而黄太吉为商家代加工以及配送的成本转嫁给了商户本身,每单的抽成比例高达40%-50%,而且商家还要自行对C端消费者进行补贴。目前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对于“大客户”,每单的抽成比例约在15%-30%,另外还会联合商户向C端的消费者进行补贴等。相比之下,黄太吉外卖平台的低流量、高抽成,在多数合作商户看来并不划算。屡战屡败获“网红”待遇黄太吉之所以能在互联网餐饮领域受到“网红”的待遇,与黄太吉的几次高调转型不无关系。黄太吉1.0时代2012年,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开出了第一家煎饼果子门店,当时赫畅利用其丰富的营销经验,迅速让黄太吉煎饼果子成为火爆单品。1.0时代的黄太吉欲做中国的麦当劳,研发产品、扩张门店、运营社群,致力于成本结构改造,希望打造成为以煎饼果子为核心的中式时尚快餐连锁品牌。然而黄太吉煎饼经历了短暂爆红之后迅速降温,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 黄太吉2.0时代随后,赫畅又学起了鞋业霸主百丽,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实现区域内密集开店,形成商圈生态。很快,“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来得及”外卖,众多黄太吉旗下的新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黄太吉还投资了“叫个鸭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餐饮品牌。不过,受交易频次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等因素影响,这些多数只有一家门店的新品牌成本议价困难,再次迎来关店潮。黄太吉2.0时代再次试错。黄太吉3.0时代一段沉寂之后,黄太吉高调宣布获得2.5亿元融资,正式向外卖平台转型。而黄太吉外卖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合作商户提供外卖产品的代加工服务。彼时,外卖平台在C端的烧钱大战已接近尾声,市场逐渐趋于理性也是让投资方对黄太吉外卖模式抱有信心的原因之一。但如今不到一年,入驻商户的“集体出走”似乎宣告了黄太吉外卖三度试错。再转孵化器胜算几何对如今的黄太吉而言,快速获得资金是当务之急,否则没有上家支撑的平台很难在市场中生存。黄太吉的下一个资本故事又将从何讲起? 今年6月,由黄太吉创始人赫畅、人人湘创始人刘正、英诺天使基金创始人李竹以及广告自媒体人余奕宏联合创办的“未来食餐饮产业加速器”公布了首批营员名单。这个集结互联网餐饮、资本方等基因的加速器创立的目的,据称是为了通过总结黄太吉、人人湘等餐饮创业项目的创业经验,与资本方携手,孵化目前活跃在不同餐饮品类的优秀创业项目。与此同时,赫畅本人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九州闭门会”等宣讲活动,广泛寻求合伙人。对于黄太吉转型餐饮孵化器,业内人士普遍不看好,认为这只是黄太吉再度抛出的新噱头。数度转型的黄太吉,商业模式最后归向哪里?餐饮行业商业模式的大爆发,是从互联网时代开始的。黄太吉从2012年诞生起就被看作是互联网餐饮先行品牌,但如果从商业模式内核来看,其包含的互联网基因却十分有限。经历两次转型,终于在商业模式上根本性转折,但面临的局面异常尴尬。 品类狂欢过后,产品模式是跳不过的坎最开始,黄太吉利用与传统餐饮截然不同的事件营销、名人营销,吸引人们到店消费,商业模式比较简单,说白了就是卖煎饼。创始人通过亲自在微博发起活动、互动,在线上聚集粉丝,在线下门店消费粉丝,互联网只是营销渠道,在前端供应链和终端点餐和支付上,黄太吉仍都是传统模式,中间制作环节也仍是靠人工手摊煎饼的方法制作食物。也就是说,依然是在传统餐饮商业模式下,以互联网改变营销方式,黄太吉比传统餐企思路广、动作大、配合巧,成就了最初的品牌影响力。但商业模式本质没有改变,既不能成为普遍的正餐,作为副食又无法被高频次消费,这种品类局限直接导致黄太吉门店存在大量闲置产能,对于餐饮业,这无疑是致命的。多品牌矩阵,新名词背后是更典型的传统模式悲剧当黄太吉的商业模式从单一品牌变为多品牌,并且门店与外卖同时推进,侧重发力外卖业务。商业模式本质仍旧传统,但多个个性店面的规模化效应、垄断目标客户就餐餐品选择的野心,着实可以让外界震惊。不过,黄太吉应该是急于在市场上有所表现,求胜心切,进而恰恰选择直面传统餐企最忌惮的“老虎”:高租金,高固定成本。快速的直营跃进,资金回笼速度缓慢,根本跟不上开店的步伐,多品牌门店独立运营的模式,不但不能解决黄太吉闲置产能的问题,反而将这个问题放大。从做外卖到帮人做外卖,商业模式逆转却掩不住尴尬多品牌运营道路愈发险恶,黄太吉开始思考如何止损,最终决定壮士断腕,重新塑造商业模式。这次转型才可以说是全新的玩法。 与其他外卖平台相比,黄太吉外卖平台核心差异在于能够为第三方品牌提供外卖产品生产服务,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但无论前端的模式多新鲜,中端的平台业务还是挑动了三大外卖平台敏感的神经。尽管创始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和现有外卖平台如何不同,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都把它当成了直接竞争对手,况且这个对手还有运营的品牌在自己的平台上,限制其流量就成为公开的秘密和共同的默契。这最终造成了“新生儿”黄太吉外卖的尴尬境地,而品牌入驻意愿的消退,则是直接表象。 在各种不利因素围绕之下,自然会有人发问:过于to vc模式的黄太吉是否会再次自我颠覆,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黄太吉的核心商业模式究竟会落在何处? 是否还会成为投资人和餐饮创业者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在当下其实不再重要,反倒是因为黄太吉发展的典型案例,我们更应该发问,创业公司通过不断迭代试错、消耗内力换取高估值是否可以避免?餐饮企业如何真正利用互联网优化经营方式?打法再变,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互联网餐饮与传统餐饮之间,我们仍期待有新的机遇。【精彩推荐】 半年新开652家店,这个霸道总裁要和优衣库拼了! 共享经济丨依靠共享经济,Airbnb 租下全世界 创享智库核心专家——任立殿 从日开6间店到日关3家店,他一手创立的“女鞋帝国“陷入转型难关 他创立的集团撑起国家GDP的20%,却因“炸机门”蒸发千亿 声明:我们精选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重发,联系时注明“版权”。微信搜索“创享智库”或微信号“CX4000104008”关注【创享智库】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创享智库”